蘇俊豪執事
(馬太福音 6 章)「 25 所以我告訴你們,不要為生命憂慮吃甚麼喝甚麼, 也不要為身體憂慮穿甚麼。難道生命不比食物重要嗎? 身體不比衣服重要 嗎?26 你們看天空的飛鳥:牠們不撒種,不收割,也不收進倉裏,你們 的天父尚且養活牠們;難道你們不比牠們更寶貴嗎?」
想當年讀大學時,中文大學各飯堂都會見到很多麻雀仔,隻隻都「肥 嘟嘟」,像一個個波一樣。麻雀仔會徘徊於飯堂外面的青草地和樹梢上 面,等候戶外餐枱的同學用餐完畢。同學剛起身離開,麻雀仔隨即蜂擁 而至去食剩餘的飯餸,大快朵頤一餐。這個景象,令我聯想起以上馬太 福音的經文,以及小時候經常唱的兒童詩歌—《大雀鳥、小雀鳥》。
我不是無憂無慮、不憂衣食的麻雀仔,我當然要透過上班努力工作, 才得糊口,養妻活兒。自問都會為工作、家庭以及事奉而擔憂;對未來 很多未知的事情掛心,不斷預測並計劃,想要盡量安排妥當及把握未來 的事情。有時憂慮的感覺,會重壓在胸膛,連呼吸都要特別用力,心跳 加速,無力感令整個人失落。正因如此,更加突顯出我們不過是人,有 諸多的限制。
(馬太福音6 章)「 33 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,這一切都必加給你們。」
「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」、「不要為明天憂慮」,是我們時常聽到的 教訓,提醒每位基督徒都要竭力保持這些「狀態」。然而這些「狀態」, 放於日常繁複的生活中,會與生命中其他的「狀態」同時疊加及結合。 我們「先求祂的國」,同時亦要為生活努力。
當然,我們要時刻注意保持警醒,那些「狀態」成為自己人生的重 心,目光是否已經遠離神?作為基督徒,我們要經常反思,校正自己的 人生,從禱告、靈修、敬拜、聽道中調整自己,回到神的面前。
「憂慮」可能是杞人憂天,成為我們向前行的攔阻;亦可以是居安 思危,成為安穩中的提醒。其實都無需多想,即管抓緊神的應許,憑着 信心勇往直前吧!不需等到人的盡頭,抬頭仰望,其實神的工作早已經 開始了!